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手寫溫度 | 緣起。明信片的開始

對於 幾年來斷斷續續養成的生活小習慣
一時要有系統地整理 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

回想與明信片的開始
有從小時候不準確的擦身
到直至現在養成的一些小習慣

我也不知道到底從甚麼時候開始
在腦袋中就有明信片這個東西的概念存在
但在偶爾翻翻櫃子裡的舊物時
就會發現原來曾經也或多或少的收集或珍藏過



像是小時候上課 老師的小禮物卡片
像是不知道從哪裡翻來以前家人出國帶回了的
自己蒐集的就像是一些看展酷卡、手作市集上買的卡
但這些對我來說就是一張好看可愛的圖卡
並沒有實際上成為真正郵寄的用途

真正開始實際意識到它是一個通訊媒介
應該是大學吧

因為一個人
一位鋼琴家......

這麼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人
會跟明信片扯上關係
我也覺得很神奇!

其實這個故事可以如裹腳布般得又臭又長
就略過故事性的以簡要的方式來說吧

一開始是因為去聽一位先從台灣亮相的大陸鋼琴家的音樂會
而後有斷續的在關注
在他第二張專輯"無聲曲"在台灣發行的時候
就有大陸地的粉絲翻過高高的政治及思想圍牆
從臉書找到了我
因為在一些互動中
我畫了我人生中算是第一個有意義的插圖
"鋼琴師的鋼琴獅"
寄給當時來台灣開發布會的他(由他公司同事)
而這幅小畫在之後的北京的發布會現場
也被唱片公司放大裝進相框的型態出現了
連新聞稿都出現了"台灣樂迷"的一段文字
(為了寫這一段特地去搜了一下 我有被回憶嚇到)

   
photo from Web(Qianlong) & design by KuanYu

而當時的創作靈感
主要是因為當時宣傳用的文字為"鋼琴師的鋼琴詩"
所以出現了鋼琴獅
而後我也為鋼琴獅畫了相關系列小插畫
(雖然目前中斷了)

好 故事到此
也因為這樣
當時我也認識了一些大陸的樂迷們
其中一些比較活躍的
我就用他們的名字或是我對他們的粗淺了解
手繪了明信片寄給他們




photo & design by KuanYu

至此 展開了我與明信片的不歸路

大學這段期間
因為一些旅行 交流 網絡
也認識了許多的中國的朋友們

有時的旅行 有時節日的突發奇想
都是寄出明信片的時間點
不管是給台灣的朋友 大陸的朋友 還有之後在美國認識的朋友

也因此 在 "寫"之外 "收集"也成為我的一個小小嗜好
到一個新的地方旅行 就會先去找書局 小店甚麼的
找! 明! 信! 片!

然後我就會很失心瘋的找尋盡可能"一組"的明信片
當然這些都是自己留著收藏用
要寄給朋友的 都還會再另外買一組
幾年累積下來 我想也大概有超過100張明信片了吧


photo by KuanYu

而自己寄明信片也有一個小怪僻
就是從來不寄給自己
許多人會在旅行中 寄一張卡片給自己
可能期許 可能回憶
但對我來說 明信片上的期許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而明信片上的回憶文字 並沒有當下深刻的感受強烈
所以
我真的沒有寄給自己過

話說回頭
自從給中國朋友寄過手繪明信片後
就展開了我偶爾畫畫小插畫卡片的生涯
因為 會覺得
市售的明信片太普遍
除非比較貴的設計明信片
不然其他的都難入我眼
所以乾脆自己畫或設計
畢竟自己的孩子再醜都不會覺得醜的


photo by KuanYu

而後在幾次的寄出明信片後
朋友們也會定期或是偶爾的回信給我
在旅行時 在想到時

收到明信片或信件時
其實會很開心感動的
尤其是在遠方的朋友
在那時那刻的當下 想起了你

想想是不是有點浪漫?
尤其是在這個網絡通訊的資訊時代


我的明信片牆
photo by KuanY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